發表文章

《科技風雲》 一次看懂5G 它強到能翻轉各國勢力 文。吳中傑、蘇宇庭 機器人、物聯網、自駕車、AI,這些熱門關鍵詞在這兩年不斷出現。現在,讓它們落實在我們生活中的「引擎」:5G,真的要登場了。 暌違十七年重新回到台灣舉辦的世界資訊科技大會(WCIT),九月中旬在台北展開。重頭戲,是最快三年後上路的新通訊規格5G(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)。 雖然還有三年,但在資本市場上,包括網通、光通訊族群今年都受到追捧,網通設備商智邦,九月股價創十五年新高。明年在韓國舉辦的冬季奧運,也將推出「準5G」示範服務,讓民眾體驗VR直播賽事等新科技。 從開刀到開車都改變 甚至全球糧食問題,都可能有解 未來的人類歷史,很可能這樣描述二○二○年的巨變:「第四次工業革命,藉由5G而正式啟動。」 第一次工業革命,是因為蒸汽機,人類由手動轉變為機械動力生產,後續又因電力、電腦與網路科技的出現而有了第二次、第三次工業革命。在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施瓦布(Klaus Schwab)眼中,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到來。但,沒有5G,這一切不可能實現,5G是加速AI等科技發展的基礎建設。 然而,5G乍看就是通訊規格改變,為什麼過往的2G到4G,沒有這種威力? 這是一場從量變到質變的革命。5G不僅讓連網速度變快上一千倍,還有低延遲、高容量與傳輸成本下降等特性。這讓它影響的層次,不僅是手機連網速度快慢而已,當所有產業都能以低成本,物物相聯而不塞車時,它將改變你我生活,及所有產業。 「5G會對產業重新定義,」極力推動5G的科技大廠高通副總裁馬拉迪(Durga Prasad Malladi)表示。 拓墣產業研究院通訊暨終端研究協理謝雨珊強調,未來5G商機的最大重點,其實不在消費者身上,而是各垂直產業的應用。例如從農夫將改變種菜的方式,醫師會改變治療與開刀的邏輯,甚至還有自駕車與能源產業等,市場上搖旗吶喊已久的物聯網,即將成真。 屆時的場景是這樣的:危險的挖礦場中,你再也看不見礦工,因為5G能達到完全同步作業的特質,作業員能待在冷氣房中遠端操控挖礦機器人,不必親身進入;同一個路段上,即使有數百輛不同廠牌的自駕車,因為5G的大頻寬,能容納萬物聯網,讓每輛車可以互相「對話」,行車可井然有序。 連百年來最讓人困擾的糧食生產問題,也可能有解。未來,無人機穿梭於農地上空「巡田」,農田則布滿感測器,這些數據上傳至雲端分析後,會...

商業週刊

《科技風雲》 全球2成手機用戶 靠他擁有強收訊 文。蘇宇庭 採訪當天,外頭下著滂沱大雨,邱大剛的聲音也數度被淹沒在雨聲中,他說話輕聲細語,與鐵血手腕的領導者形象相去甚遠,但,他成立的現觀科技,堪稱全球電信產業的台灣隱形冠軍,服務全球超過十億手機用戶數。 他是行動網路定位先驅 走太前面,冷灶一燒十年 二十四歲從麻省理工學院(MIT)畢業後即創業,十六年來,邱大剛只專注做一件事:行動網路定位優化技術。他花了十年時間,將一口冷灶燒熱;如今,現觀的技術服務範圍已涵蓋全球約五分之一的手機用戶。 為什麼會需要花這麼久時間?答案不是技術不到位,而是「走得太前面」,「晚五年創業會好很多。」說起這段「十年磨一劍」的過程,邱大剛莞爾自嘲。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賴飛羆表示,在現觀之前,電信產業中還沒有人提出過類似的行動網路定位技術,並將它用在優化基地台網路訊號上,「它確實是(市場上)第一個。」 電信商改善基地台訊號的傳統做法,是派工程師帶著儀器,在路上四處測量訊號品質,俗稱「路測」。當發現某個區域訊號有狀況,才回頭去調整基地台參數,或者乾脆再多建幾個基地台,較為耗時費力。 現觀的技術,則能根據每支手機自動回報給基地台的量測訊息中,分析出每位用戶的定位與個別通訊品質,一旦發生網速不佳、通話斷訊或干擾等異常狀況,它就會自動分析事發原因,甚至做到事先預警、即時診斷。 透過這項技術,電信商能即時找出訊號異常的病根、對症下藥,有時也許只要稍微改變基地台天線方位、調整發射功率即可,電信商因此能節省大量檢修時間與費用,最多則可省下九成的路測成本。 賴飛羆舉例,這就像是經營一家餐廳時,有可能今天用十二名員工太多,明天用十名又太少。無論是何種狀況,都只能營業結束後才做調整,而現觀科技的技術,則是每一秒都在蒐集來客人流數據,分析所有情況,每隔一小時就幫餐廳調整服務品質。 這套技術如今聽來理所當然,但在十多年前,卻四處碰壁。「那時候電信業者太保守了,賺語音服務的錢就好,」邱大剛說,「他們躺著就賺了,沒有動機去做新的應用。」 邱大剛咬著牙,撐過前十年間,一年頂多只有一到兩個客戶,永遠擔心下一個客戶在哪裡的窘境。 他花七年拿下德國大單 歸功每半年拜訪,刷存在感 二○一一年出現了轉捩點,因為,現觀終於拿到了歐洲最賺錢的電信商德意志電信的大單,他們挹注現觀超過當年一半的營收,且有德意志電信的背書,...